专家文章

不同微创外科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评估

梅运清
梅运清

主任医师 心胸外科

上海市同济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不同微创外科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评估

郑州大学附一院心胸血管外科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3:1-6

翻译:徐枫、陈浩

审校:梅运清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对美观和心理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对于常规的胸骨正中切开术,微创手术目前已成为一种安全而且更美观的手术方式。本文回顾性地总结了作者单位采用两种微创术式 (全腔镜入路和右侧腋下切口入路)与常规的胸骨正中切开术来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相关手术经验。

三种手术入路简介:全腔镜入路:患者仰卧位,身体向右侧倾斜15°- 20°,通过外周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右侧胸部做3个1-2cm的手术切口,分别位于胸骨右侧第四肋间,锁骨中线第6肋间,和右腋中线第5肋间。3个切口分别通过组织钳或缝线、剪刀和一个胸腔镜探头。术中使用经食道的心超来评估手术结果,并监测心脏内是否有气。右侧腋下切口入路:患者仰卧位,身体向右侧倾斜60°,右手臂固定于头部上方。切口位于右侧腋中线第3肋到第5肋,一般长5~9cm。从第4肋间进入胸腔。常规胸骨正中入路:患者仰卧位,做标准的胸骨正中切口入胸。

结果显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右侧腋下切口较隐蔽,而且避免了乳腺组织和胸大肌损伤。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房缺,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很低。同时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并没有延长。而最重要的是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术后引流时间、插管时间、ICU的时间和住院时间。

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相比,腔镜下行房缺修补切口小,术后恢复更快,而且术后的生活质量更好。其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亦很低。但腔镜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操作能否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仍然是个疑问。同时,使用腔镜器械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全腔镜技术和右侧腋下切口技术各有利弊。右侧腋下入路的切口长度更长。而腔镜技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其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以及阻断时间也相对更长。但腔镜术后恢复更快, 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时间和插管时间更短。此外,腔镜技术目前要求患者年龄>10岁,体重>20kg。因此,右侧腋下入路的临床应用范围更广泛。

总之,全腔镜技术和右侧腋下切口技术治疗房缺时,较正中切口更美观,其临床结果也不错,而这两种技术各有期优缺点,需要外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