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经络辨证内涵

陈博
陈博

主治医师 中医科

浙江衢化医院

三级乙等
极速问诊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经络辨证在中医的辨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孟景春认为其重要性应等同于脏腑辨证,临床中虽然脏腑病证可以通过经络表现于外,但这不能完全代替经络自身的病证表现。孟景春指出,从《内经》中对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应用情况来看经络辨证主要用于腰痛、头痛,脏腑辨证主要用于咳证,而热病、疟、心痛三者,则兼用经络与脏腑两种方法,所以,孟景春临证时主张将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互参。

十二经气血多少的理论是经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见于《素问·血气形志》及《灵枢·五音五味》。刺法时所以有出气、恶气、出血、恶血之不同,就是依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凡多气之经可以出气,少气之经不能出气(恶气),多血之经可以出血,少血之经不能出血(恶血)。 此外,外科的诊治亦需从所患疮疡部位辨经脉循行所在,并作为预后诊断根据之一。经验表明,凡疮疡生于少气经脉部位者,难以发起,生于少血经脉部位者难以收敛,生于气血两充经脉者易成易敛。在治疗上亦有一定的区别,生于多气经脉上者,治当多用活血药。生于少气经脉上者多用补托药,生于少血经脉上者,治当多用养血药,生于气血两多经脉上者,初起可多用消法,破溃后亦易于收口。 孟景春教授认为,《内经》中有多篇是以脏腑或经脉甚至两者兼见的形式,对具体疾病进行论述和辨证分型,还存在一些以脏腑理论形式表现出来的经脉病候。且在《内经》中以脏腑理论形式出现的经脉病候基本集中在肝、脾、肾三脏。经脉学说内容中,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以及十五别络等均有其病候。这些病候的记载,均属于与经脉有关内脏病变的外在反映,在辨证中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吴颢昕)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