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十二脂肠球部溃疡(郭喜军主诊)

郭喜军
郭喜军

主任医师 脾胃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沈某某,男,30岁,农民,石家庄市灵寿县人。患者胃脘疼痛10年,加重伴反酸3天。其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胃镜检查示:十二脂肠球部溃疡。西医诊断为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此乃脾胃虚寒之胃脘痛。治当健脾温中,缓急止痛,故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本案胃脘疼痛遇饥即发,得热稍缓,加之其舌脉一派虚寒之证,故治以健脾温中,缓急止痛。后患者疼痛减除,又治以健脾温中为主,使阴阳相生,营卫调和,脾胃健运,气血得充,诸症得除。

患者胃脘疼痛10年,加重伴反酸3天。患者在外地打工,时常饮食不节,10年前出现胃脘疼痛,时常吐酸水,经用药治疗后好转。3天前因饮食不慎,胃脘疼痛加重,遇饥饿时即发,得热稍缓。

初诊(2009年6月16日):证见胃脘部隐痛,痞满、嗳气、反酸,四肢无力、头晕。察其面色苍白,诊其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检阅实验室报告:胃镜检查示: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此乃脾胃虚寒之胃脘痛。治当健脾温中,缓急止痛。拟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处方:

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煅瓦楞,焦三仙,蜀椒,生姜,大枣,饴糖(烊化)。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6月23日):服药后患者胃脘隐痛、痞满均减轻,嗳气、反酸减少,自觉精神好转,体力增加。察其面色稍显红润,诊其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此乃脾胃气血渐充,当治如前法,继续服用上方治疗。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6月30日):服药后患者胃脘偶有隐痛,痞满消失。无嗳气、反酸。食欲大增,体力增加。察其面色稍显红润,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此乃脾胃气血渐充,脾胃运化趋于正常,患者疼痛大减,当治以健脾温中为主,将处方调整如下。

处方:

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煅瓦楞,焦三仙,生姜,大枣。7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7月7日):患者无胃脘疼痛及其他不适。察其面色红润,纳可,寐安,二便调,体力恢复如初。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缓。继续服用上方巩固治疗。10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7月17日):服药后患者未诉不适。察其纳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复查胃镜溃疡面愈合。此乃脾胃气血充足,运化正常,疾病已愈。

按:本案十二脂肠球部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患者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不健,则营卫气血俱虚,中焦虚寒,不能温煦,故脘腹疼痛,喜得温按。气血不足,不能充养全身,故见四肢无力、头晕、面色苍白。脾胃失运,胃失和降,故见痞满、嗳气、反酸。故治疗当以健脾温中,缓急止痛。方中以甘平之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辛温之桂枝温中散寒;酸苦微寒之白芍养血和营;甘平之甘草以补中益气,既助饴糖、桂枝益气温中,又合白芍和里缓急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黄芪补气升阳,消肿生肌;蜀椒温中降逆止痛;煅瓦楞降逆制酸;焦三仙开胃进食。后患者患者脾胃气血渐旺,寒解痛缓,故减蜀椒、饴糖,治以健脾温中为主。诸药合用能使阴阳相生,营卫协和,脾胃健运,气血得充,诸症得除。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