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 中医科
浙江衢化医院
三级乙等秋燥湿热从何治 摘自2016-10-10中国中医药报 □ 杨彦伟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燥邪与湿热,本是一对矛盾,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吗?笔者观察,秋冬之际,中原地区此类患者并不鲜见。事实上,古人对此类病机错杂、矛盾的疾病已有认识。清代俞根初《感证辑要》明确提出“肺燥脾湿”之论。秋燥湿热的形成与目前环境、饮食习惯关系较大。秋冬之际,北方地区多干燥少雨,且雾霾较重,这是燥邪产生的基础;目前人们饮食偏于油腻、辛辣,此易助湿生热,这是湿热产生的根源。燥邪侵袭,最先伤肺;湿热内生,易困脾胃。故患者一方面有干咳、口咽干燥、舌少津等肺燥津伤表现,另一方面又有口黏腻,胃纳差,便不爽,苔黄腻等中焦湿热证候。此类患者治疗较为棘手,清燥润肺易助湿热,清热利湿更耗津液。《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甘露饮一方,开养阴润燥、清热利湿先河。此方以生熟地、天冬、麦冬、石斛伍黄芩、茵陈、枇杷叶、枳壳而成。笔者师其意,自拟一代茶方,对秋燥湿热轻证有一定疗效。方药组成:桑叶克,枇杷叶克,芦根克,白茅根克,竹叶克,竹茹克,百合克,陈皮克。用法:加梨一枚,去核切块同煮后代茶饮,或放冰糖少许矫味(糖尿病患者不用)。方义分析:桑叶、枇杷叶润肺清热;芦根、白茅根清热生津,兼可利湿;百合、梨药食兼用,可养阴润肺、清热生津;竹叶清热利湿;竹茹化痰清热和胃;陈皮理气和胃化湿。本方重在治肺。肺为华盖,主于秋令,燥邪最易伤肺。肺为水之上源,水湿之化、湿热之生与脾胃、肺均有密切关系,先贤亦有“湿热治肺,千古不易”之说。本方药味轻清,味淡力薄,临床观察对秋燥湿热轻证有一定作用,重症患者仍需面诊医生,以免贻误病情。(杨彦伟)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上火多是寒生、并非都由热起(转载)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膝骨性关节炎
湿热病辨治撷要
孩子也可能得关节炎
西安红会医院许鹏手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
“八宝” 伴君过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