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区分黄疸形成原因,不做小“黄”人

陈京龙
陈京龙

主任医师 肿瘤微创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脸色发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有些是我们劳累,熬夜休息不好导致的,而有些就提示我们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黄疸是我们不太陌生的医学词语,通常人们会把黄疸和肝炎联系起来,怕会受到传染。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黄疸都是肝炎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黄疸的问题,不做小“黄”人。

引起黄疸的因素-----血清胆红素

首先,我们要知道,黄疸是指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过高,而沉积于组织中,引起巩膜、黏膜、皮肤、体液等被染成黄色。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巩膜,舌系带等部位。

临床中,我们常用的指标是血清总胆红素。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般为1.7~17.1μmol/L。当总胆红素的浓度高于正常上限的2倍(即>34μmol/L)时,机体即可出现黄疸的表现。但临床中胆红素指标在17.1μmol/L~34.2μmol/L时,身体皮肤没有黄染表现,我们称为隐性黄疸。

那么,皮肤黄染一定是身患疾病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非病理原因也会导致皮肤发黄,这种情况下不需过分紧张:

1、一些人因进食过多的胡萝卜、南瓜等,或者服用黄色的药物,如米帕林等出现了皮肤黄染。这样的情况下,虽有皮肤有黄染症状,但眼睛巩膜不发黄、总胆红素的指标并不会升高。我们称为假性黄疸。

2、还有一些.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产生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转化。在出生时会出现黄疸表现,一般可以自行消退,我们称为生理性黄疸。

还有一些是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的黄疸,按病因分为以下几类:

一般成年人如果出现黄疸,按照发病原因一般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我们来看看这三者的区别:

1 病因及常见疾病:

A 溶血性黄疸——因红细胞大量破坏或者无效生成增多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

常见于血液系统的疾病:

先天性——如地中海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等

后天性——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B 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因为肝细胞广泛损害引起黄疸

常见于各种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中毒性肝炎等;其他还见于钩体病、败血症等。

C 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基睾丸酮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多发性黄疸等。

肝内阻塞性—— 肝胆管结石、癌肿侵犯形成癌栓、华支睾吸虫等

肝外阻塞性——胆总管出现炎症、结石、狭窄、肿瘤、蛔虫等

2 三种黄疸特征性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明确出现黄疸的病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是黄疸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各人的表现各不相同,这些指标只能作为参考,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化验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价,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转载需标明作者(地坛医院陈京龙),否则谢绝转载。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