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

针灸治疗白瘩

洪杰
洪杰

主任医师 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极速问诊

【概述】

白痦,是指皮肤表面突起的白色疱疹,形如水疱,白色晶莹,破之有清晰浆液流出,多见于颈项及胸腹部,四肢较少见到.

本证首见于《温热论》,因白痞内合浆液,呈水晶色而莹亮,故又称"晶痦",若痞色枯白,壳空无浆,则称"枯痦".白瘩的形成,主要是湿热之邪留恋气分,缠绵不解,郁蒸肌肤,酝酿而成,多见于温病,如湿温、伏暑、暑温夹湿等病.

【常见证候】

(1)湿热郁阻:身热而不扬,热势缠绵,汗出不解,面色晦滞,神情淡漠,胸腔胀满,纳少泛恶,口黏,渴不欲饮,胸腹部可见白痦,晶莹饱满,颗粒分明,擦破之后,有澄清水液流出,其色微黄,舌苔黄腻,脉滑数.

(2)滓气两伤:身热久羁,咽干口燥,神倦气怯,心悸,烦躁,意识模糊,呼吸急促,鼻翼煽动,手足蠕动,甚则瘛疚,白痞枯白无华,颗粒不清,守壳无浆,舌红少津,舌苔黄,脉细数无力.

【症状分析与鉴别】

湿热郁阻白痦与津气阙伤白痦;两证均发生于温、热病中,前者乃湿热郁阻气分,湿围热留,热困湿中所致,故身热持续不退,汗出不解,因而酿发白瘩;后者因身热久羁,耗气伤津而成白痦,但与湿热偏胜者不同.前者洁白,晶莹,饱满,有光泽,颗粒分明,擦破后有浆液流出,其质澄清,故称晶瘩;后者痞色无华,白如枯骨,颗粒千瘪不清,空壳无浆,因称枯痦【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湿热郁阻之白痦,取穴大椎、曲池、外关、合谷、中脘、足三里、肺俞;津气两伤之白痦:中脘、脾俞、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

配穴:针刺治疗邻近取穴:痦发头部为主取丝竹空、迎香、风池等;以腹部为主取天枢;以腰部为主取腰阳关、肾俞;以下肢为主取伏兔、风市、足三里、委中.循经取穴,湿热邪犯阳经取大椎、血海、足三里;湿热邪犯脾经取脾俞、曲池、足三里;血燥伤津取三阴交、血海;心悸不宁烦躁取内关、神门.病因取穴:由风热之邪所致者,取大椎、风池、百会、委中;由肠胃不和所致者,取大肠俞、中脘、合谷、足三里.

操作:除津气两伤者用补法外,津伤欲脱用灸法,其他均用泻法,背俞穴注意针刺角度和深度.每日或隔日1次.

方义:大椎、曲池清泻湿热,外关、合谷沟通表里,巾脘、足三罩运化水湿,肺主皮毛,肺俞宣肺,透邪外达,白痦得透则清;中脘、脾俞健脾,中州得运,水液精微布于周身,三阴交、阴陵泉滋阴养血,气海、关元益气牛津,使内陷之痞外达得透,诸穴合用并可防止津极欲脱之症.

【按语】

针灸治疗白痦疗效肯定,实证尤佳.针灸通过宣肺透表,使痦疹得以透解.但临床上白痦多见于小儿,大多容易消退,但也有发生气津两伤之候,甚则津伤欲脱之变证,险证,对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白痦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起居,不食辛辣刺激之物,慎避风寒,戒沐浴、禁雨湿.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相关推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我知道了